- A+
所属分类:得到知识城邦
左星星
行为主义和孩子的成长
相要改变或者塑造一个人,用奖励和惩罚刺激出条件反射。这其实正是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候使用的方法。
许多父母,包括一些有意识地避免使用惩罚的父母,都有用金钱和其他东西来购买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。老师们也使用特权、好成绩和奖状等来让某个孩子或整个班级行为『得当』。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,表扬常常被用来控制孩子的行为。通常,奖励者的目的和惩罚者心里想的一样:“照我说的去做。”
我们为什么会习惯于对孩子使用『奖惩机制』呢,背后可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这对我们是有利的。
例如为了让孩子们去做家务、让他们晚上按时上床(或早上按时出门)、让孩子们取得好成绩,使用『奖惩措施』之后,这件事就会变的相对容易,我们可以省时省事。
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这些快速见效方法的代价:我们其实不是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欲望,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孩子们的『服从』。
孩子们从『奖惩措施』里并没有学到什么正面的价值观,反而会形成一套『方法论』:成为一个『好孩子』的关键在于得到奖励。于是,一旦停止奖励,这种行为也会停止。
对比使用『奖惩』,我们或许更应该去关心他们,亲自给他们示范,耐心给他们解释,以帮助他们形成『内驱力』。
关于杨棋涵和罗振宇的相关词:
湖畔大学罗振宇,罗振宇跨年演讲顶石婚,罗辑思维公平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